以和合文化为纽带——厚植友谊基础 深化文明互鉴 携手共赢发展
“聚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一步倡导和而不同、和合共生的思想理念,促进城市之间在信息互享、人员互联、文化互鉴、文旅互通、经贸互补、民生互惠、媒体互通等方面开展更主动、更广泛、更深入的合作……”11月2日上午,台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沈铭权在2024和合文化全球论坛上诚挚发出《友好城市深化文化经贸交流合作倡议》,来自世界各地的15个城市共同启动了该倡议。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在2日下午举行的友好城市合作分论坛上,来自13个国家15个城市的80余名中外嘉宾以“合作共赢,促进中外友城共同发展”为主题,共同探讨不同国家间如何通过加强文明对话厚植友谊,彰显和合文化携手共赢的精神内核。
文化为媒,让世界听到“和合之音”
颁授“和合文化全球传播大使”、推动和合文化出海、邀请国际友人走访和合文化研修基地感悟体验和合文化……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和合文化传世工程,积极探索和合文化国际传播体系,中华和合文化的全球传播力、影响力不断增强。
和合文化在天台生根发芽,“和合之花”早已开遍全世界。去年2月,台州国际友城法国纳维尔市举办了台州“和合文化走友城”之风光摄影与非遗木雕作品图片展览,前来观展的纳维尔市民对台州的人文风光和非遗艺术赞叹不已,纷纷表达了对台州的向往之情。分论坛上,纳维尔市副市长、议员克里斯特尔·皮顿再次回味了“和合”之美,希望两地以和合文化为纽带,深入践行和合智慧,加强人心相通、文化互鉴。
“2003年,有很多台州艺术家和名厨来到哈瑙市,为我们介绍了台州的艺术和美食。”德国哈瑙市友城委员会主席、前议长尤尔根·舒尔曼说,哈瑙是欧洲中心一座非常繁荣的城市,一直以来,我们致力于推广台州在莱茵地区的影响力,如果你来哈瑙的话,你不是我们的陌生人,你是我们的朋友。
波兰凯尔采市副市长巴塞洛缪·萨帕拉则表示,台州与凯尔采有众多相似之处,两市都有美丽的自然景观,都尊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希望两市在贸易、文化、教育等领域加强紧密合作,也诚邀台州的朋友来波兰走走看看,领略不一样的地域风情。”
不同地域文化间相互碰撞,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台州是中华和合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卢汉是阿根廷的文化中心。”阿根廷卢汉市文旅局局长尼古拉斯·卡佩利认为,文明交流互鉴是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途径,将进一步把和合元素融入卢汉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推动城市发展更具包容性、更富有活力。
相知相融,推动友城合作不断深入
青山连碧海,远朋再相逢。这场分论坛上,有不少是台州的“老朋友”,他们乘着2024和合文化全球论坛的东风,携着深化交流合作的美好愿景,向着开启新一轮友好合作的旅程阔步迈进。
早在2005年,韩国横城郡就与临海市签订友好城市协议,多年来,两地常态化开展各类社会团体互访活动,交流交往日益密切。出席此次分论坛的横城郡郡守金明起回顾了两地的“曾经”,也展望了两地的“未来”——计划于明年开展纪念友城结缘20周年、重启中学生交流等活动,推动两地深化各领域全方位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韦恩堡市是美国印第安纳州东北部莫米河岸工商业城市,经济发展根植于制造业。今年9月,台州市代表团访问美国期间,深入韦恩堡市开展友好交流,并与友城人民热情互动。韦恩堡市姐妹城协会主席梅丽莎·莱因哈特期待,进一步深挖两地经贸、文化、旅游等领域合作潜力,努力实现更大范围的互利共赢,为两地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分论坛上,我市分别与阿根廷卢汉市、智利阿图罗·普拉特大学以及阿瓦尔大学、韩国和顺郡、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文化中心等单位签订文旅、教育等领域的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筑牢友城高质量合作之基。
一场落子“和合”的世界汉学对话
11月2日下午,世界汉学对话分论坛上,来自六大洲、18个国家的近30名中外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和而不同,深化世界文明互学互鉴”主题,凝聚全球共识,共襄汉学盛宴。
如何探索文化传承与发展、文明交流与融合的新路径?又如何将和合文化中的智慧应用于当前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这场落子“和合”的世界汉学对话,带给了我们新的启示。
人文交流 文明互鉴
这些年来,国内外汉学家搭建了一座座文化桥梁,通过译、研、教,将研究中国文化同当代中国的发展实践结合起来,让世界领略和合文化的精髓与内涵。
冰岛前驻华公使拉格纳尔·鲍德松(Ragnar Baldursson)长期研究中国文化,也是第一位将《论语》翻译成冰岛文并完成出版的译者。
他理解的“君子和而不同”中的“和”,不止和谐,也有合作、包容之义。他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超级大家庭”,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亦是如此,在全球化的当今世界,不同文明之间可以交流互鉴。
外围足彩平台,澳门银河星际副校长李建军带来了《中西文明互鉴中的和合文化》的主旨发言。他从“和合文化是超越竞争文化的竞合文化”“和合之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基础”“和合圣地是高扬和合理念的精神地标”三个层面带来精彩阐述,他表示作为中华文化精髓之一的和合文化,在中西文明的比较互鉴中会闪耀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墨西哥学院教授莉莉亚娜·阿索夫斯卡(Liljana Arsovska),以文学译介的方式让中国文化走进墨西哥乃至拉美地区。“汉学在过去的时间里,在向西方介绍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她认为,“现代汉学是由传统和现代组成的有机整体,必须从新的角度重新理解中国的经典。”
和合与共 全球治理
志在和者,不以山海为远。在共促全球发展、共筑国际安全的多元领域,和合文化为全球提供了宝贵的“中国方案”。
“和谐是和合文化的核心,就像一首动听的音乐,需要所有的音符和谐共鸣,人类社会也应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布隆迪中文翻译者协会理事长班超(Bankuwiha Etienne)表示,在全球化时代,国际安全已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议题,不同文明之间应当和平共处,减少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冲突,共建一个和谐、稳定、繁荣的世界。
“各民族思想中都有接近于和谐思想的宝贵资源,而和合文化是人类和谐精神的‘中国版’。”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表示,“和合文化与天台这片土地的关系,充分印证了和合文化绝不是一个抽象的文化概念,而是一种有效的治理方案。”
如何看待民族视角下的中国经验?民族画报社总编辑杨新华向在座各位分享了三个观点,一是要读懂中国,二是要开放包容,三是要尊重差异,“开放也是一种共享,通过民族的发展来为世界的发展繁荣作出贡献,这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包含的价值。”
这次是喀麦隆中等教育部汉语教学总督察佳妮(Jeanne)第一次来到台州,第三次来到浙江。她的故乡喀麦隆是一个拥有多语言背景的国家,因此她深刻意识到跨文化交流在全球化时代的重要性,“文化交流能够帮助我们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势,培养开放包容的心态,这种心态能使我们更好地面对多元的世界。”
和衷共济 20位中外青年话发展
他们来自10多个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肤色,讲不同的语言,昨天下午,他们一起相聚在国际青年交流互鉴分论坛。
分论坛现场,这20位中外青年,与世界进行了更为深切的交流和对话。他们分别从“创新赋能发展”“文化滋养文明”“传播沟通世界”三个视角,分享了各自对“和合”的理解以及对青年发展的看法。
创新赋能发展
在第一个分议题“创新赋能发展”中,7位中外青年,结合自身创业经历,分享了创新对于发展的推动。
天台的“黄精王子”齐宇鹏,曾是一名街舞舞者、说唱爱好者,自从开始从事黄精事业后,他不断打造个人IP来推广仙草“黄精”。今年,齐宇鹏参加了唱歌大赛,运用自己原创的方言说唱,拿到铜奖好成绩,也让更多人通过网络媒体认识了他,“认识到天台有这么一株仙草黄精”。
齐宇鹏的爱人玛丽亚,来自俄罗斯,她在台州生活了7年。“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好奇心,还有一些奇思妙想,对我的工作有非常大的帮助和支持。”
“95后”周丹彬,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路桥金清,投身于农文旅的项目建设运营工作。
从0到1 ,在不断摸索中,周丹彬和创业伙伴,将自己的创新思维落到实践中。“第一个就是研学,开发了青少年研学、亲子研学和非遗文化研学等路线,也接待了不少学生。第二个是高升溜村计划,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通过举办创意活动更好地提升品牌知名度。我们目前推出了‘高升星期天’特色活动,每周日都可以体验到不同的游玩项目,还举办了高升游园会、青年戏剧之夜等有趣的特色活动。第三,我们希望以产业带动项目发展,把当地的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开发出花茶、洛菊花饮、高升糕等等。”
文化滋养文明
埃及、中国,两个历史悠久的国度。此次参加分论坛圆桌交流的刘正曦,就来自埃及,他也是中国外文局外籍专家、汉语桥俱乐部开罗站副主席、双语主持人。
在中国的6年时间里,他发现“文化自信”在这个国度不断提升,“坐高铁、飞机、地铁,我看到很多人穿着唐装、汉服,以前真的不会。”
刘正曦也曾穿着马面裙去潍坊参加风筝节,“我在埃及也穿过中国的汉服,它是一种交流。我觉得每个人都是自己文化的一张名片,这也是我们年轻人在Z世代的作用。”
文化交流,是在“文化滋养文明”这一议题中,中外青年提到较为频繁的一个词。
“有的人觉得文化非常稳定、坚固,但并非如此,文化是流动的,文化是不断变化的,随着时间发生演变,文化永远会从一个阶段进化到另一个阶段。”台州市首批海外传播官、台州市路桥区外国语小学外教老师帕斯卡这么理解。
传播沟通世界
参与圆桌论坛交流的中外青年中,有很多人是网络博主,他们使用短视频等多种新型传播形式,行走于中国,推进跨文化交流与多元合作。
秦一,她既是国风网络博主“小一姐姐”,也是一名大学老师,当天,她穿着汉服出现在论坛现场。
“我在全国首创了国学古诗手势舞,让亿万孩子爱上古诗词。同时,还结合我们的壮丽山河和优秀的历史,去创制一系列诗礼中国的中作品,展示和分享中国之美、文化之美,把我们既传统又古典优雅,并充满了亲和力的中国展现给大家。”在秦一看来,手势舞这种可视化表达,能穿越语言壁垒,穿越国界,穿越种族。
在短视频平台上,经常有世界各国的朋友们来学习秦一的手势舞,他们通过她的作品去记录、去跟拍,去传达自己的热爱和心情。
“不仅是我们的音乐、诗歌,包括我自己身着的汉服,它也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秦一穿汉服已经9年多时间,“除了日常工作场景,其实汉服已经完全融入到我们生活之中。”
当天活动最后,青年代表吕文宝进行了总结。她认为,在第四届和合文化全球论坛期间,搭建这一中国与世界各国青年互学互鉴新平台,具有特别的意义。第一,东西对话为和合文化凝聚新智慧。第二,“研讨+体验”为文化交流拓展新的方式。第三,青年使者为民心相通搭建新桥梁。
推进中华文明创新发展 如何用好“和合共生”
和合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璀璨明珠。
在2024和合文化全球论坛理论学术创新分论坛上,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就“和合共生,推进中华文明创新发展”主题发表精彩言论,碰撞思想火花。研究、传承、创新、传播和合文化,为深化构筑和合思想体系创造必要的条件,同时也为更高层面推进各项和合理念深入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天下大同、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兼容并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很多和合思想,而深厚的中华和合文化底蕴,也塑造了中华文化统一、包容、和平的特性。
和合文化是历史的,也是现在的,是中国的,也是全世界的。浙江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立旭,在现场作《和合文化在治国理政中的运用》分享。他认为,要将和合文化融入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融入全球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
那要如何研究和合文化,如何拓展实践路径,如何建立话语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中国实学研究会和合文化专业委员会会长、教授彭永捷,为和合文化的研究提出了创新路径与学术布局。他认为,不仅要从和合文化的基本原理,从地域文化中,还要从文学、艺术、宗教等百科中,去实现和合文化创新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去建立中国特色的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他还提到,依托天台山独特的和合文化资源,可以建设成为和合文化学术研究中心或高地。
活动现场,举办天台山和合文化基金会顾问聘任仪式,启动《中华和合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新书发布,并为2024年优秀论文获得者颁奖。
之后,学者们就“和合文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和“和合思想之脉络源流”两大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和合实践,落地生花,汲取和合文化的治理智慧,已经渗透在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肌理之中,比如和合理念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发挥的作用,和合经济赋能实体经济和民生改善,和合文化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等。
司法领域的和合治理,也是和合文化实践的鲜活样本。来自乌兰察布市卓资县人民法院的曹晨光分享了乡村善治经验,和合共生的社会治理是“善治”实现的有效路径,多元解纷的司法治理是助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前沿征地,因而要将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入乡村善治的司法治理中去。他所参与撰写的《和合与共生: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入乡村善治的司法治理进路探寻》,也在本次论文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和合思想源远流长,意蕴深远,专家学者们在历史典籍和先哲思想中找寻和合印记,并不断创新、融合、发展。从孔门七十子礼乐和合思想的研究到春秋战国时期“人心和善”道德观的探讨,从和合文化视域下五台山青黄教并存研究到音乐视角下的和合文化内涵的阐释,人们在交流中探索和合文化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追求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和合,拥有最开放包容的力量。
让和睦和美的中华家庭传统美德之花盛放
11月2日下午,2024和合文化全球论坛“家庭文明建设”分论坛在天台举行。
论坛着重聚焦和合文化在应对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新课题、新挑战中的运用,为共建“和合家庭 幸福人生”家庭文明新形态提供理论启迪和实践启示,是一场思想碰撞、实践分享、精神激荡的文化交流。
为进一步深化台州和香港、澳门在妇女、儿童、家庭等多领域良性互动,论坛上,台州市妇联与澳门妇女联合总会、香港浙江省同乡会联合会妇女委员会签订了合作协议,将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等多方面,共同谱写友好合作的新篇章。香港浙江省同乡会联合会妇女委员会还向台州市妇联公益捐赠5万元,用于帮扶台州地区留守和困境儿童。
论坛现场,4位学养精深、影响广泛的专家从各自专业角度出发,阐述了和合文化与家庭文明建设的关系,也为应对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中的新挑战提出了对策建议,现场氛围热烈。
于建福,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副理事长,现场分享了《尚中贵和 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
家庭文明是社会文明的基石,尚中贵和,是传统家庭美德之本,“中”是“中庸之道”,“和”体现“以和为贵”。而包括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五教”,即五种人际关系的教育,是家齐家和家文明之先声。
于建福认为,尊老爱幼、兄友弟恭,妻贤夫安、相夫教子,知书达理、诗礼传家,勤俭持家、耕读传家,积善余庆、亲仁善邻,知恩报本慎终追远,正心修身、家国天下,是需要挖掘阐发活化的中华传统家庭美德。
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社会学会家庭社会学专委会副会长沈奕斐将“和合文化”应用于家庭教育实践,带来题为《和谐家庭关系是亲子教育的基础》的演讲。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主要提供情感支持和人格培养、个性化教育、爱育机制……亲子关系与亲子教育是统一的,父母的角色应该从权威者变为支持者……爱需要学习,幸福需要练习。”既有独到思考又生动有趣的发言,让人深受启迪。
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郝海波从进一步认识和合文化对婚姻家庭的塑造功能、当前我国婚姻家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推进和合文化与新时代婚育观的相契共融三个方面分析,带来了《弘扬和合文化,培育新时代婚育观》的发言。
如何将和合文化融入新型婚育观培植,郝海波提出了颇有见地的对策与建议。和合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华民族深层的文化心理,是保证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在思想认识层面崇敬中华传统婚姻家庭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政策制度层面,注重因俗制礼和以礼化俗相结合的社会实践;在实践执行层面,坚持刚柔并济,突出正向教化。
最后,中国心理学会积极心理学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喻丰带来了《以积极之心构建和合之家》的精彩发言。
积极心理学,也被认为是“幸福的学问”,是引导人们寻找幸福、保持正能量的心理学。喻丰提出积极心理学的“十八般武器”,从丰富、韧性、乐观、支持、成长、自主六个方面细分为亲近自然、体育锻炼、品味生活;延迟满足、最简一事、安于不安;因人随事、及时阻断、远景思考;友伴协助、感恩宽恕、去掉计划;日行一善、自我辩论、表达写作;主动选择、拒绝比较、福流体验。
——发布于2024年11月3日《望潮客户端》
https://tzapp.taizhou.com.cn/webDetails/news?id=3493593&tenantId=64&uid=63a753dd81336f2b6f5454ca